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使用人性化护理的成效。办法 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 随机分为常规化组和人性化组, 各50例。常规化组采取常规化护理手段;人性化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手段。对比两组病人用药、自我调节、家庭护理常识的学会度, 护理前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与总分。结果 人性化组病人用药、自我调节、家庭护理常识的学会度分别为94.00%、90.00%和94.00%显著高于常规化组的72.00%、68.00%和80.00%, 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 (χ2=8.575、7.294、4.332, P<0.05)。?o理后, 两组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总分均低于护理前, 人性化组低于常规化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确切, 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 提升其对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和自我护理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度, 值得推广。
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16.35.081
Objective To research clinical effect of schizophrenia treated by humanized nursing. Methods A total of 100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vided into routinization group and humaniz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outinization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 and humanization group received humanized nursing measure.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master degree of drug use, self-regulation and family care knowledge, and positive syndrome score, negative syndrome score, and total score 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 Results The humanization group had higher master degree of drug use, self-regulation and family care knowledge respectively as 94.00%, 90.00% and 94.00% than 72.00%, 68.00% and 80.00% in the routinization group, and p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χ2=8.575, 7.294, 4.332, P<0.05). Both groups had lower positive syndrome scores, negative syndrome scores, and total scores in PANSS after nursing than before nursing, and humanization group had lower scores than routinization group, and the p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Humanized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sychiatric symptoms of pathogenesis patients and increasing grasp degree of correlated knowledge, such as schizophrenia pathogenesis and self-regulation, so this nursing method worth promotion.
Pathogenesis; Humanized nursing; Effect
精神分裂症为容易见到精神疾病之一, 病人临床保险为社会功能受损明显。因而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 并提升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 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1-4]。本研究就精神分裂症使用人性化护理的成效进行探讨,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办法
1. 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来自2014年2月~2016年4月接诊的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 根据随机法分组原则将病人分为常规化组和人性化组, 每组50例。常规化组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1~74岁, 平均年龄(42.12±10.63)岁;初中及以下文化18例, 高中20例, 高中以上12例。人性化组男25例, 女25例, 年龄22~73岁, 平均年龄(42.00±10.3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19例, 高中20例, 高中以上11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与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备可比性。
1. 2 办法
1. 2. 1 常规化组 采取常规化护理手段, 依据病人病情紧急程度遵医嘱给予精神病药物发放, 说明用药办法, 加大用药并发症监护, 并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 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口头简单教育。
1. 2. 2 人性化组 采取人性化护理手段。在常规化组基础护理的同时, 关注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的全方位进步, 为其提供人性化服务。主要包含:①环境护理。为病人打造温馨舒适住院病房环境, 维持温湿度适合, 病房通风好, 光线柔和, 安静无噪音。②健康教育。主动跟病人交流, 依据病人文化水平, 使用不一样的宣教方法, 如小册子发放、一对一解说、PPT等形式,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病人进行精神分裂症发病常识健康宣教[5-7], 使其知道精神分裂症发病因素, 提升对自己疾病的认知, 转被动为主动配合治疗, 缩短康复疗程。③心理护理。需针对病人心理状况给予个体化疏导, 减轻其心理重压, 给予病人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使其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并嘱病人家属和朋友多伴随和探访, 给予病人必要的情感支持, 提升病人康复信心[8-10]。④基础护理。关注病人平时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需要, 知道其住院期间不适之处, 依据其饮食和起居习惯进行调整, 为病人提供必需生活用品, 使其感觉到家普通的温暖。可在天气好的状况下组织病人与病友一块在医院绿化区活动, 一同交流抗病经验, 改变其不好的情绪, 丰富住院生活, 使其尽快回归社会[3]。 1. 3 察看指标 对比两组病人用药、自我调节、家庭护理常识的学会度, 护理前后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与总分。
1. 4 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剖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病人用药、自我调节、家庭护理常识的学会度比较 人性化组病人精神分裂症疾病用药、自我调节、家庭护理常识的学会度显著高于常规化组, 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病人护理前后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总分比较 护理后, 两组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总分均低于护理前, 人性化组低于常规化组, 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手段, 其以病人为中心, 尽最大限度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要, 为其提供全身心护理服务, 以改变其不好的心理状况, 提升医护工作配合度, 促进病情的康复[5, 11-13]。
本研究中, 常规化组采取常规化护理手段;人性化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手段, 结果显示, 人性化组病人精神分裂症疾病用药、自我调节、家庭护理常识的学会度显著高于常规化组, 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 两组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总分均低于护理前, 人性化组低于常规化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人性化护理措施是于遵医嘱用药护理、常规监护等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 强化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使其保持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通过营造温馨住院环境, 使其感受到家的温暖, 满足其日常基本需求, 使其安心接受治疗;通过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文化层次进行针对性宣教, 确保宣教效果,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另外, 还通过做好基础护理, 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家庭、朋友、病友之间互相交流和互动, 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看到康复希望[14, 15]。
?C上所述, 精神分裂症使用人性化护理的成效确切, 可有效改变病人精神症状, 提高其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缘由和自我护理等有关常识的学会度, 值得推广。